高效输入,冷静输出:一战双考上岸人大法学院的应试分享
在师弟的经验贴中,文末出现了一位重要角色,树洞师姐。树洞师姐去年上线以后,全面给各班群大家做交流和指导,主要侧重于心情交流。在最后的三个月中,树洞师姐跟大家结下了深厚友谊,今年后半程的时候,树洞师姐会再次出发,与新同志们一起并肩作战!
一、个人情况介绍
笔者为西政在读生,一战考生,初试前已通过司法考试与英语四六级(560+);初试390+,其中应用法130+,选择的科目为刑法、国际公法、环境法(一直准备的是诉讼法,考场上临时换成环境法);复试第三名,其中专业面试第一名。作为兼顾双考且注重应试技巧的一战考生,如何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调整好备考心态都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问题。本文将着重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图1初试分数
图2复试分数
图3法考客观题成绩
图4法考主观题成绩
二、报考原因
在阐述方法之前,笔者想先分享一下自身在择校时的心路历程。笔者本科为西南政法大学,单从法学的学科实力而言,国内胜于西政的学校已经不多。其次,笔者想进入一个综合类大学,所以对比之下就只剩下了清华、北大、人大、武大。
清华和北大招生人数太少且竞争过于激烈,笔者最先排除了;武汉大学考察科目较多且范围庞大,笔者也放弃了。最终笔者选择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的专业课考察模式为理论法加上应用法七选三,一共学习六科。每一科两道题(论述/案例/材料分析)的形式意味着备考过程中更应该注意重点恒重,学习范围不必过于求全,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部门法考试,这一点大大减轻了笔者的准备压力。
三、备考时间线复盘
笔者于22年12月加入了知行的早鸟班,在知行大师兄的带领之下建立起了对于人大法学考研以及人大法学院认知。笔者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许多的学习方法并不会以学习方法本身的名义进入我们的大脑,如果大家加入知行,可以多和师兄师姐交流,或许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的备考认知就会有所提升。
23年1月至2月,由于大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推迟至开学前,笔者分给考研的时间不多,在此期间主攻的方向为英语。具体而言,过完了考研英语的所有单词,开始做阅读真题,并阅读了大量知行法学以往的经验帖。笔者会将每一篇经验帖的内容分门别类,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除此之外,在备考期末的过程当中,笔者系统性地学完并背完了国际公法的主要内容,这也为笔者在应用法七选三中选择国际公法奠定基础。
图5:经验帖截图
23年3月至5月,笔者将法考纳入考试规划中,主攻的方向为刑法学、民法学精讲,考研法理学。以上内容均结束第一轮,英语阅读真题刷完第一轮。
23年6月至8月,主攻方向为期末考试(包括环境法)、宪法、法制史、诉讼法、刑法四科的知行课程+法考课程。期末考试中环境法的复习为笔者在考场上临时换科奠定基础(虽然当时笔者并无此目的)。完成英语真题阅读二刷。
23年9月至10月,备考重心偏向法考,考研方面温习了国际公法,考虑到法考当中诉讼法的强势地位,也开始了诉讼法的背诵。
这里尤其讲一下诉讼法,虽然笔者在考场上没有选择这一科目,但在备考过程中,笔者发现诉讼法的法考与考研可以相互补充,法考重视细节程序,考研重视宏观原理,其中原理指导程序的发展,程序体现原理的精神,将考研与法考两者同时准备可以有效地防止纰漏。而且如果能在考研答题中将细节原理也逐一说明,或许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好方法。
23年11月,各科进入背诵和分析真题的阶段,笔者并没有采取所有知识都背的方法,而是选择重点背诵。例如法理学,当时只背诵了法实证论的全部和法哲学中的部分表达,法社会学一笔带过;国际法当时也略过了极地法、战争法等。
这里讲一下排除标准的问题,笔者的标准的是冲刺表格+往年真题+社会热点。冲刺表格会标注每一章的重点知识以及各章节的考试频率;真题方面,反复考察的知识必然是重点,而从未考察的知识则可以一笔带过,比如极地法;社会热点方面,以宪法为例,立法法的修改在去年宪法考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排除掉部分知识是存在风险的,笔者也只是为大家提供借鉴,四两拨千斤,一定需要好运的加持。大家谨慎选择。
图6冲刺表格截图
23年12月,笔者正式开始了政治的学习。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笔者4月份就买了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暑假、九十月份都有听过徐涛老师的政治课程但都没能坚持下去,最后12月火烧眉毛了才抓紧,虽然最后拿到了70+的分数,但过程过于痛苦,大家不要效仿。笔者认为,太早开始政治性价比不高,但太晚开始可能就会像笔者这样陷入12月将太多精力分给政治导致专业课背诵反而不周的情况。高中文科底子好的话,建议10月、11月开始最佳。【具体的政治学习方法详见下文】
四、各科初试备考方法
(一)公共课
笔者公共课的总分为150+,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在北京地区也算是还不错的成绩。如果大家想报考人大法学院,建议也不要低于150,政治70英语80的组合为最佳。
1.政治
笔者高中为文科生,高中政治裸分稳定在85分左右,具有一定基础,所以笔者的经验可能更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
政治的考察为选择题50分,分析题50分。其中选择题为单选16分,多选34分,3分一个。笔者的分数构成为选择题45+,分析题25+。笔者分题型为大家讲解。
(1)选择题
选择题笔者主要采用的资料为肖四、肖八、精讲精练,其中精讲精练当字典用。笔者至少将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做了五遍以上,在考前,基本上不会再出错。在做题和更正的过程当中,笔者认为,考生需要明白每一道题(假设答案是A)为什么选A,为什么不选B、C、D,这个题在考察哪个点,这个点在精讲精炼是怎样出现的。
除此之外,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下考研名师比如腿姐、徐涛的解题技巧,有一些文科生约定俗成必选或者必不选的选项大家可以熟知。
(2)分析题
分析题抓住肖四,但不能只抓住肖四。笔者的分析题只考了26分,没什么发言权,但有一点主观感受可以告诉大家。
肖老师的肖四,基本上是可以押中当年分析题的考点的,就比如去年的“两个结合”。但肖老师的押题和最终的真题差别在于问法的不同,那如果我们在考场上生搬硬套肖老师的答案,可能就会有失偏颇。从阅卷的角度来说,如果所有人答得都和肖四一模一样,那也难以区分出考生,至少在北京是这样。所以笔者的建议是把肖四答案作为一个语料库,将答案打乱按照不同话题分门别类背诵,在考场上再重新组织语言,灵活运用。
除此之外,考生须牢记,政治主观题压分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尽量提高客观题的分数,控制花费在主观题上的时间,多刷选择题。必要时可以购入政治刷题小程序,简单便捷。
图7肖四图片
2.英语
同政治一样,英语的学习也看重和基础。笔者高中英语成绩稳定在140左右,六级560+,大三的六级考试中阅读为240+分。从上述时间复盘可以看出,笔者在9月之后基本没有再学习英语(偶尔会背背单词刷套阅读练手感),最终取得良好的成绩大部分都源于之前的积累,因此笔者也提醒大家在报考人大时做一套真题估量自身的英语水平,若结果不理想则在前期多下功夫。英语一的分数构成为阅读60分,翻译10分,作文30分,同样按照题型讲述。
(1)阅读(55+)
英语阅读并非输出型考题,仅需要学生对比文章细节或把握文章主旨之后做出选择。理论上来说,如果考生能够读懂文章大意,定位到题干相关细节,就能够把题目做对。所以,相对于讲授技巧而言,笔者认为词汇量和语法更重要。
笔者的做法是在前期刷完考研单词,在阅读时分析长难句的成分,积累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文章和巨型就迎刃而解了。具体而言,笔者使用的工具是墨墨背单词和某宝九块九的英语真题试卷。在背记单词时,可以尝试代入句子和语境学习,同时注意熟词癖义;在做阅读真题时,我并不会精读每一篇文章,如果一篇文章我完全读不懂,亦或者我错了两个及以上,我才会逐字逐句精读全文;在非精读的文章当中,我一般只会精读开头段和答案所在的句子。
(2)翻译(无小分)
翻译笔者并没有专门准备,笔者认为,翻译考察的无非也就是词汇和语法。在平时阅读真题的训练过程中,考生实际上也连带着学习了翻译,笔者在此不过多阐述。
(3)作文(无小分)
仔细阅读时间线,会发现笔者并未专门准备作文。理由有二,一方面是因为北京会对模板作文压分,想在这里拉开分差性价比不高,关键还是要把阅读做好;另一方面是,笔者认为作文模板需要做的工作不多。具体而言,考生只需要知道应用文的格式,以及漫画作文的开头怎么写就行。例如,漫画作文的第一句通常是,As is vividly illustrated in the cartoon that......此外,笔者认为考生可以在平时积累一下生动的表达,例如18年text4第40题的D选项,“The Postal Service Needs More than a Band-Aid”,如果以后要形容一个事情仍需要补救或者采取更多措施,就可以使用这个表达。
今年的作文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在于增加了图表,许多考生平时并未训练过图表作文从而不知如何下笔。而笔者在准备六级作文时曾经训练过图表作文,便迁移过来。笔者还是建议考生们不要将目光局限于市面上的作文模板,多积累语料,平时的积累在关键时刻或许能有奇效。
(4)考试技巧
与政治不同,英语考试可能会存在因为紧张而阅读文章读不懂的情况,而政治考试只要背过肖四了同学们基本上都说得上话。笔者今年之所以阅读有失分,就是因为笔者第一篇阅读就出师不利。因为忘记了nail还有“钉子”的意思,把nail当成了“指甲”,笔者在A篇花费了大量了时间。简单调整心态之后,笔者从D篇往前做,才慢慢恢复状态。当时笔者安慰自己,就算第一篇全错也只会扣十分,更何况不可能全军覆没,而且单词意思理解不了,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之下一时之间也想不起来,还不如先把该拿到、能拿到的分握到手上。事实证明乐观应对的结果总不会太差!
(二)专业课
笔者专业课的总分为240+,坦率而言,这是笔者从未想象过的分数。在考前,笔者的专业课一遍都没有背完;在考中,笔者临时更换了作答科目,将诉讼法换成了环境法;在考后,笔者也只敢给自己估分理论法70+应用法100+,但最终获得的结果却是理论法110+应用法130+。基于这巨大的反差,笔者想先将分析考试过程,再分析备考过程。
1.考试过程
(1)应用法130+,临时换科
拿到应用法试卷的时候,笔者只觉触目惊心。
刑法的案例题还好,因为主要考察的内容是抢劫罪和正当防卫,而笔者在考前刚好背了法条,但是“论犯罪客体”是笔者在考研时未曾接触过的理论,因为一直是按照两阶层准备,只能调用西政大一下学期刑法总论课上学习的四要件的印象来答题。
诉讼法的题目太难了,刑事诉讼法的论述题比往年都难,民事诉讼法方面,跟其他科目相比,民事诉讼法的材料十分冗长,整张卷子好像是四页还是六页,光民诉的材料就占了一页,笔者至今都没有把民诉的材料读完。因为笔者当年也参加了司法考试,原本准备临时改成民法,但由于民法考察的点我不是非常熟悉,不敢笃定能做对,便只能作罢。最终笔者选择环境法,是因为环境法第一题的公益诉讼板块笔者在准备诉讼法的过程中有涉及,环境法第二题考察的是民法与环境法的关系,笔者又在大三下学期期末考试中刚刚考完环境法,便选择了此科目作答。
图8诉讼法真题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国际公法考察的题目都在我的背诵范围内,当时就判断自己在这个部分应该可以拿高分。这里笔者也想大家推荐一下国际公法。在七选三中,国际公法是性价比最高的学科,理由有三:
①知识量比较小。对比补充瑞达法考杨帆老师的讲义和知行初试讲义即可覆盖全部内容;相比于厚重复杂的民法刑法,学好国际法所需的时间成本大约在三分之一左右。
②考察范围集中。分析历年真题考生就会发现,基本上每一年国际法都在考察国际法基本原则及其相关联的小法内容,也就是说,把基本原则这一章节掌握,考生可能已经拿到了15~20分的分数。
③基础比较牢。如上文所述,笔者23年2月完成国际公法的期末考试,23年3月正式进入考研复习,因此笔者此时对于国际法有较多的知识储备。考生们若在大三学年有感兴趣的部门法课程,亦可将其作为七选三的科目之一。
图9杨帆老师讲义
(2)理论法110+,但没做完
理论法的考试节奏,也算是人大法学考研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因为理论法的三科是考生们最先接触、背诵完成度最高的三科,所以考生往往会竭尽所能地在考场上多写多答,从而出现时间分配失衡的问题。
笔者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整场考试三小时,笔者写完法理学和法制史的时候只剩半小时了,但宪法的50分还没有动笔。笔者只能在未经完整思考的情况下匆匆作答。宪法的第一题考的是一个“同命不同价”相关的问题,笔者只答到了平等权而未顾及生命权;宪法第二题考察的是《立法法》新修与合宪性审查的问题,虽然是备考时的重点内容,但笔者当时完全没时间思考了。25分的论述题,最后大概只写了7、8行字。好在笔者当时只是抱着完成考试的心态来面对了,所以也没有因为精神崩溃而影响到下午的应用法考试。
此刻回想起来,理论法最终能取得110+的分数,或许是因为笔者在法理和法制史的作答当中有吸引到阅卷者之处。就比如,论述责任法定原则时,我还介绍了法律责任的功能以及其他确认法律责任的原则;论述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时,我使用了大量部门法中的法条举例说明,并阐述了经济法的公私法性质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回答上位概念、对比相关概念、举例说明、引用法条都是法学论述题当中惯用的技巧,考生可以灵活应用。
2.备考过程
(1)法理学
法理学是笔者准备时间最久,背诵时间最多的一门,也是笔者认为最难入门的一门。所以笔者想用大篇幅介绍一下自身备考法理学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刚加入知行法学的时候,大师兄和法理师兄就会告诉我们法理学有三个部分,分别叫做法之上、法之外、法之内。法之上是法哲学,讲述的是法的概念、本质、作用、历史、价值、原则、法治等类似于“形而上”的抽象的理论。法之内是法社会学,讲述的是法与社会的互动,比如法与政治、法与经济、法与文化、法与生态、法与现代化、法与全球化等内容,我们在背诵时可以用高中政治的“相互关系”思路去拆解,类似于“A对B有xx作用,B对A有xx作用”。法之内是法实证论,讲述的是法从制定、实施、解释、适用、监督、归责等法产生及作用于社会的运行过程。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内容才是法理学的核心入门内容,因为在具体的案例当中,不论是法之上还是法之外,我们都应当先从理解法律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法之内出发。这也就解决了为什么许多考生备考初期从法社会学或者法哲学开启,导致最后学得云里雾里的问题。
将实证论作为法理学学习的第一突破口,不仅是因为其更贴近于考生们的现实生活,也是因为实证论可以与应用法中各个部门法的学习进行良性互动,在理解法律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做到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的融会贯通。就比如今年法理学的第一题,材料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既可以从法理学的角度切入(法律责任),又可以从宪法学的角度切入(国家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还可以从刑法学的角度切入(责任)。
图10法理学真题
从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来说,笔者在备考初期主要采取的是阅读知行讲义和教材,再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后来笔者发现这个方法太浪费时间。备考的本质是理解和背诵,那么只要理解了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能够对着目录复述出来就不必拘泥于思维导图这一形式。笔者在准备复试时亦是如此。用“法的价值”这一章举例: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法的价值?法的价值有哪些?各个价值之间产生冲突了该怎么解决?再用“法的原则”这一章举例:什么是法的原则?法的原则有什么功能?有什么分类?与原理、规则、政策分别是什么关系?如果考生能将每一章都能归纳成几个有逻辑递进性的问题并且大致背诵出其主要内容,法理学这一科再知识储备这方面就问题不大了。
(2)宪法学
宪法学笔者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一是准备得不充分,二是考场上也没有完成宪法学的内容,无法检验自身的学习经验是否奏效。只得粗略地为大家介绍。
宪法学主要分为总论、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除去讲义外,总论部分笔者主要还参考了人大蓝皮书,其中合宪性审查为重中之重,知行宪法师兄的专题课【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用心听完并落实到位;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的许多内容在高中政治已经涉及,笔者在听完知行课程后直接用讲义背诵了;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板块的内容,笔者阅读了林来梵老师的《宪法学讲义》,林老师很擅长用看似简单通俗的话让大家明白深厚复杂的理论,大家在得闲时可以作为补充阅读。
图11宪法专题课
(3)法制史
法制史学习的第一要义,就是知行大师兄所说的“在制度和思想之间穿梭往返”。知行的法制史课程十分完美,笔者在法制史备考过程中全程只使用了知行的资料,连教材都没有完整地读完过一遍。由于知行的法制史课程过于优秀,笔者也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因此便为大家介绍一下知行的法制史课程。
知行的法制史课程优秀在哪里呢?我觉得同样是切入点的问题。每一个朝代都有其自身的治理思想,其具体的制度则是对其治理思想的投射。知行先是用法律儒家化这一条思想主线串联起了每一个朝代的治理思想,又在每一个朝代的时间点上具体介绍了不同的具体的法律制度,做到了对法制史知识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在考前反复以此思路背诵,便能在考场上春风得意。
图12法制史知识体系
(4)刑法
笔者的刑法学习主要分为四阶段。
第一阶段是大一大二的刑法学课程,笔者十分敬重当年的授课老师。笔者本科的刑法学授课老师是西政的刑法学科带头人,也一位工作严谨负责,关爱学生,富有教学激情的老师。在当年的刑法课前与课后,笔者所在教学班的同学们都需要提交课前学习与课后总结的报告。尽管当时的学习过程比较辛苦,但这一年的刑法学课程也为笔者打下了一个还不错的刑法学基础,所以笔者在七选三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刑法。
第二阶段是法考准备阶段,笔者法考跟的是柏浪涛老师。柏老师的刑法课不仅幽默风趣,还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笔者十分喜欢,在3月份便完成了精讲课程的学习,搭建起了刑法学的学习框架。柏浪涛老师在专题板块的梳理亦对笔者加强学习深度有所帮助。
第三阶段是自我陈述阶段。类似于前述法理学的学习方法,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各个章节的内容,配合录音回放,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与逻辑推理体系。事后笔者复盘时觉得这一步非常关键,或许笔者复试专业面试能取得第一,也是因为笔者在备考过程中不断精进着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阶段是重点突破阶段。刑法学的知识体系博大精深,笔者当时是挑了几个专题进行重点突破:正当防卫、财产犯罪、贪污贿赂类犯罪。准备前两者是因为前一年考的罪名比较冷门,笔者判断今年会回归正常,准备后者是因为其为《刑法修正案(十二)》相关内容。结果前两者都考察到了。
(5)诉讼法
诉讼法是笔者讨巧的地方。一是利用法考与考研,一宏观一微观的互补关系双线准备;二是在考场上果断放弃,在环境法的部分挣回了诉讼法的分数。同样因为考场上没有完成诉讼法的内容,无法检验自身的学习经验是否奏效。只得粗略地为大家介绍。
笔者虽为双考,但重心依旧放在考研之上。因为诉讼法考研主要考察原理部分内容,所以这些内容的法考章节笔者也学习了。但是在程序的部分,笔者深知无法完全掌握,亦不贪图法考高分,便做出了取舍。以刑事诉讼法为例,左宁老师的课中强调的最高级考点为认罪认罚从宽、证据证明、审判程序,那么笔者就只复习了这几个点。最终法考也顺利通过了。
(6)国际公法
笔者对于国际公法的学习主要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使用瑞达杨帆老师法考课程+瑞达法考精讲书搭建起初步的国际公法框架。杨帆老师的课程生动有趣,对于国际公法中距离考生日常生活较远的知识点都会举例说明。精讲书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图表,精简通俗,笔者在期末前刷完了两遍。
第二步,使用知行初试课程+人大蓝皮书+马呈元的蓝皮国际法。法考课程主要帮助同学们理解一些基础概念以及每一个小法的大致规定。而系统的教科书则可以帮助同学们将知识范围从法考重点扩张至考研范围,查漏补缺。之所以加入马老师的国际法是因为笔者发现其教材的排版更为清晰,对于部分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建议考生以此作为补充。
图13马呈元教材
五、复试逆袭方法
从前文估分情况便可得知,在2月26号下午五点之前,笔者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能进复试这件事情。查到分数之后,根据民间排名和往年的招生计划,笔者基本上确认自己是稳进的,所以当时也没有花很多心思准备复试。直到3月23号公布了招生计划和分数线,笔者报考的专业方向缩招了好几位,而且自身排名相对靠后、分差极小,笔者才意识到自己随时都可能会被刷掉,但那个时候距离考试已经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了。
笔者当时实在恐惧,担心初试的惊喜只是黄粱一梦,但又因为太久没有经历过疯狂备考状态而无从下手,这时考生千万不要情绪崩溃,因为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冷静下来调整一番后,笔者决定还是按照初试的方法,反复地把基础知识讲给自己听,并在录音回放中反思自己出现的问题,不断精进自己的表达能力与论证能力。笔者以复试讲义中的模拟题为基础,想象在考场上考官问同样的问题,该怎样迅速地做出拆分与解答。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
一方面,许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考研选拔的也不是背书机器,所以无法完整复述教材表达也不要紧,关键是要在回答过程中展现自身思考与论证的能力,用自信、真诚、流畅的表达打动考官。笔者相信,这也是老师们心目当中人大法学硕士应该有的基本功。
另一方面,面试的过程持续十多分钟,因此势必会存在追问的情况。面对老师的追问,考生需要沉着冷静。老师追问的目的不是为了刁难考生,而是发现了考生表达中的问题,想要引导考生回答出一个更完美的答案。如果此时不能冷静应对灵活拆解,慌慌张张自乱阵脚,可能会产生不利后果。
笔者最终取得专业面试第一的成绩,也可能存在运气成分,但笔者认为,表达的训练在这当中也功不可没。希望考生们也可以注意到这一点,做一个能说会道、条理清晰、沉着冷静地法律人。
六、心态调整方法
和大多数考生一样,笔者在备考期间也放弃过、挣扎过、自我感动过。但笔者每一次都能找到说服自己、让自己满血复活的理由,笔者认为与其谈方法,不如之间将这些“真心话”分享给大家。或许以下的说法在有些考生眼中过于“摆烂”,但笔者切实地感受到了好心态对于自身成长的好处。在考研竞争严峻、备考氛围压抑的时候,适当开解自己或许能有更高的学习效率。笔者的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希望能够帮助到心态不好的同学。
关于放弃与挣扎。笔者中途不止一次想过放弃,在备考前中期还是充满希望,但在后期却比较乏力了,尤其是在发现自己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别人的时候。笔者安慰自己的方法是,考试获得高分的本质,就是试卷上的题目考生都刚好会做。而人大的专业课考察模式,决定着它不可能以一个论述、一个案例就穷尽每一个部门法的所有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就算没有复习完,也存在着获得高分的可能性。笔者的应用法(130+)成绩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各位想放弃时,不如也去把重点知识多过几遍,或许再挣扎几下天就亮了,请相信自己也能好运!
关于自我感动。笔者在三月初的时候也会用番茄钟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长,也会把这些发在社交媒体上假装苦行僧求鼓励,但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笔者发现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差。似乎是被学习时长绑架了一般,如果自己某一天荒废了,或者少学了一会、晚睡了一会就会有很强烈的愧疚感,接着开始内耗,越内耗状态越差,恶性循环。笔者认为番茄钟和社交媒体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忽略了学习进步的判断依据是备考者每天完成了什么而不是每天学了多久,过得有多苦。后来笔者把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全部量化了,比如两章专业课,四篇阅读之类的指标,早结束早休息。就算这些任务完成不了也不要紧,正如上文所说,学不完没关系,只要卷子上的题自己会就行。
七、致谢
在考研的这一年中,笔者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
感谢家人们的笃定支持,在笔者每一次想放弃,临考前打算弃考之时给予百分之一百的肯定,最终能不负众望实现目标,离不开这一份精神动力。
感谢朋友们的陪伴关心,不论是在图书馆还是在考场前,朋友们都一直陪伴在笔者身边。在考研前,笔者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是大家的开解与帮助陪伴着我一步一步走向强大。
感谢前辈们的耐心指点,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笔者遇到了许多愿意提携晚辈的前辈们,许多关键时刻,前辈们的一句指点便能使我醍醐灌顶。
感谢知行法学的保驾护航,在知行,不仅有最专业的人大法学考研课程,还有各位师兄师姐们贯穿初试复试全过程的无微不至的帮助,笔者认为这一年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加入知行,同时也希望知行法学能够越来越好!
图14、15知行师兄师姐答疑
2025人大法学考研必读系列
2024人大法学考研初试成绩分析、知行军团战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非官方统计)
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及内容解读(2024.3.11)丨初试一本通
一战法大失利,二战人大上岸:曾经在后疫情时代徘徊的少年,鲜花会挂满枝头
一战双考初试总分均第一408分,上岸人大知识产权法:不必飞太高,做一只笨鸟
本科中南财,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法理学: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二战考研400分上岸人大经济法:“三无学生”的逆袭,也谈备考中的“讲义一本主义”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豆瓣: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更多详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知行法学关注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不是法学研习者或者考研的同学,为避免观点发生误导或者偏差,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者适用本订阅号的任何信息。本号所发布内容均为公开信息加工、整理后的专业解读,任何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者主管部门的立场和观点,仅供本号粉丝和考研的同学学习、交流之用,请大家不要误读。此外,知行法学团队的其他重要信息将通过内部多元化渠道分享,请大家避免因偏听偏信部分资料而造成信息误差。如有任何侵犯我方权利的行为,请大家联系微信号:ruclaw59进行举报,我方将严肃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